三月的北京,万物复苏、绿染枝头。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湖南代表团驻地大堂,摆放着一幅大型双面瓷板画,一面是《喜上眉梢》,另一面是《金玉满堂》,大气的构图、精巧的设计,吸引了许多代表的目光。瓷板画的作者,正是在湘全国人大代表、株洲醴陵市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总设计师黄小玲。

作为醴陵陶瓷界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,黄小玲深感肩上的担子与责任重大。经过深入基层调研,她提出了《关于传承陶瓷文化、发展陶瓷产业的建议》《关于尽快建立“中国陶瓷馆”的建议》等30多条建议,积极为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声、建言。

今年全国两会,黄小玲带来了“支持醴陵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”“支持醴陵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(陶瓷)集群”等建议,希望国家相关部委在资金、项目、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,并加大陶瓷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,为传承创新陶瓷文化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

全国人大代表 黄小玲:

China是中国的意思,也是陶瓷的意思,所以在国外听到这个名字确实感到非常亲切。人民大会堂的会议茶杯也是产自我们醴陵。在国际上,醴陵的釉下五彩瓷器其实也是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,醴陵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,现已形成从上游、中游到下游的陶瓷产业链条,年产值达700余亿元人民币,陶瓷产品畅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醴陵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核心区主要分布于沩山村,村内保存有宋代以来与瓷业相关的古窑址、瓷泥矿井、练泥作坊等文物点194处,还有完整的古建筑群7处,传统建筑123栋。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罕见的文化内涵高度丰富的特大遗址,醴陵窑不仅是我国古代瓷业生产历史的活化石,对研究南方地区的瓷业发展和交流有重大价值;这里创烧的釉下五彩瓷,还是中国陶瓷科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,是中国瓷器艺术史上的一大瑰宝。

展形象,促发展。醴陵陶瓷生产历史悠久、陶瓷文化源远流长,创新工艺水平先进、产业基础较为雄厚。黄小玲告诉记者,醴陵已具备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基础和条件。因此,她在《关于支持醴陵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建议》中提出,建议国家相关部委支持醴陵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,并在资金、项目、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;加大对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的政策支持力度,助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;加大陶瓷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,为传承创新陶瓷文化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。